在倫敦的各大商場里,賣帽子的柜臺等一些英國人愛光顧的地方都擺放著很多看起來很華麗的羊毛禮帽,甚至更夸張的帽子,這些帽子有的罩著輕紗的,插著羽毛的,有的只有巴掌大小,也有的只能遮住半個臉,像是在出售莎士比亞舞臺劇中的道具。其實事實上,英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真的戴這些夸張的帽子的。據(jù)說英國人參加活動,包括婚禮、葬禮、各種聚會,甚至包括聽歌劇、聽演講和看劃船比賽,都帶著戴帽子。大多是羊毛禮帽,也會有不同式樣、不同戴法還寓示著英國人不同的自信程度、體驗和經(jīng)歷。
在英國,戴帽子引申出社會文化,許多社交習(xí)俗都與帽子有關(guān)系。
假如一個男士去拜訪朋友,進(jìn)屋后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在街上遇見熟人的時候,女士只要對熟人點頭微笑或打個招呼即可,但男士一般還要脫帽施禮。這種脫帽施禮、以示恭敬的習(xí)俗也反映在英語語言里。例如,英語“hat in hand”(手持帽子)這個詞語就有“十分恭敬”的意思。另一個成語“take one‘ s hat off to(someone)”,字面意思是“對某人脫下自己的帽子”,它的引申意思則是“敬仰某人”。
另外,英國有一種黑色圓頂硬禮帽,已成為英國男子社會地位的象征。英語里有“bad hat”一詞,這個“壞帽子”實際意思是“壞家伙”;另外形容什么東西很黑,則說“像帽子那樣黑”(as black as a hat),想來與這種黑色圓頂硬禮帽不無關(guān)系。
頗為有趣的是,英國議會曾有一項規(guī)定:議員不得戴著帽子進(jìn)入議會廳,而在發(fā)言時又必須戴上帽子。因此許多議員索性光著腦袋進(jìn)入議會廳,發(fā)言時則戴上議會廳準(zhǔn)備的一頂公共帽子。于是在辯論某個問題時,就可以看到一頂帽子被爭著發(fā)言的人傳來傳去。爭奪激烈時,帽子在空中飛舞傳遞,再加上口哨聲、跺腳聲,真像是在做一種沒有擊鼓聲的傳物游戲。更為稀奇的是,不管議員的腦袋是大是小,都只能戴那同一頂帽子,結(jié)果常常引起哄堂大笑。
本文網(wǎng)址:http://www.my-xgrgg.cn/news_view_54_257.html